个人成长 | 专题销售 | 团队管理 | 寿险实务 | 职业经理人 | 早会经营 | 寿险培训
保险软件 | 保险销售 | 增员专题 | 宣传企划 | 代理人考试 | 搜索资料 | 最新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寿险培训>>新人培训>>正文
资料分类检索
保险公司新人营销员诚信教育(82页).ppt
【资料简介】
总裁寄语 《目录》 诚信篇法规篇展业篇教育篇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在我国,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出现,从尧、舜、禹到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先贤们,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诚信经营”的概念,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已经相当成熟。那时身为富商的孔子学生子贡,不但约束自己在经营过程中货真价实,而且还善待那些违约的买主(消费者),使我们看到了我国早期的代表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秦国后来的丞相吕不韦也是名商巨贾,很多史书都记载了他们经商诚实守信、质价相符的史实。此后,无论是《史记·货殖列传》,还是《后汉书·食货志》,乃至明代刘伯温的《卖柑者言》,无不谆谆告诫后人。 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季布像 “一诺千金”由来 诚信的含义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诚信的含义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要真诚、诚实、守诺、守信。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诚信作为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是传统道德的支柱。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诚信的风尚时,可以从传统道德的思想宝库中获得许多精彩的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道墨法多元并存,它们对社会的治乱盛衰,对人生的穷达荣辱,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凡涉及做人处世时,则众口一词,崇尚律己爱人的高风亮节。诚信,是诸子百家共举的道德标准。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儒家的诚信观念是与其“仁”的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其提出的“仁”的学说中,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准则,认为人应该重义轻利,具备孝、悌、忠、信等品德,信在其中就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人与人交往中很重视信义,“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家语·儒行解》);“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行也”(《论语·学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论语·子路》中,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回答:“‘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这里孔子将诚信当作了“士”的个人品德要求之一。从此,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成了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千古名言。孔子一贯倡导“言忠信,行笃敬”,反对言而无信,厌恶“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孔子家语·五仪解》)。他认为,与人约信,必先以“义”为其规范;义者,事之宜也。约信能合乎义理,始能践守诺言。“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论语·子罕》);“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为政》)。“信”字在《论语》中出现了38次,可见儒家对诚信的推崇。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孔子像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注解】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而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人皆死,民无信不立。’儒家主张“为政以德”,诚信作为立国的根本,作为施政的贤人作风,比“足兵”、“足食”更为重要。 【注解】子路曰:孔子的理想是什么呢?孔子曰:除了老人能安享晚年、孩子能得到爱抚以外,人和人之间确保诚信,是孔子的追求,是社会的理想境界。 墨子像 【注解】“行不信者,名必耗”不按诺言行事的,名声必然败落。 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 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 孟子像 荀子像 【注解】荀子认为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的社会效果,相反虚夸妄诞则产生社会惑乱。 【注解】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 管子像 《老子》在哲理思辨中,表达了对诚信的崇扬。老子说:“轻诺必寡信”这恰恰表明老子推崇‘信’的神圣和庄严,不容轻慢亵渎。老子又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他要以自己不移的诚信,推动“不信者”守信。老子主张柔慈谦退的处世态度,也正是主张以诚信之心待人。 老子像 【注解】《管子·枢言》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保证。 诚信的重要性 立国之本立业之本为人之本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当今社会,随着交换关系的日趋复杂,市场主体对诚信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不仅经济活动需要诚信,而且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一切社会领域都需要诚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位大学新生来北大报到,当天事务很多,拿饭票,领学生证,买热水瓶……这位新生带着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新生以为是工友,就说老师傅替我看个行李成吗?老头说行。后来新生去忙乎了。从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还在校门口让老头看着呢。他满心愧疚地往校门口跑,也没抱多大希望。谁知那老头颤巍巍地还在那儿等着他,白头发在风里飘啊飘的。这位新生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新生发现主席台坐着的一位老者正是帮他看行李的老头,后来新生才知道他是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行李的故事】 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契约、合同为纽带,讲诚信、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之道,或者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的天之道。因此诚信也就有更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作为借贷者,能否获得市场信任,视其偿债能力如何;作为经营者,能否获得出资者的信任,视其经营能力如何;作为代理者,支配他人资产能否获得信任,视其依法对他人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如何;作为劳动者,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视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如何。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和期货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兴起,信用伦理精神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信用、信任和信誉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也是确保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 现代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信任是交易双方在信用的基础上构成的经济关系,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才有从事商业活动的良好环境。信誉则是一般信用关系的升华,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信誉,能够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信誉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题 【5855亿元意味着什么?】 2002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我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经济损失5855亿。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据统计,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 试想,整个三峡工程建设才1800亿,一个逃废债务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这些仅仅是经济后果,还有对法律的冲击、道德建设的影响. 诚实守信是企业生存的动力源泉 诚信,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企业经营的主旨 诚信,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加入圈中人寿险资源网的方法】
一、圈中人寿险资源网会员价格:
会员类别
会员价格
下载权限
支付方式
年度会员
138元/年
可下载所有资料3000个
微信支付/支付宝/淘宝支付
>>先免费注册会员 1.微信支付 2.支付宝支付 3.手机支付宝 4.淘宝网支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深圳市圈中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本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贾锐律师 联系电话:0755-21659566 13652320211 客服QQ:530889602(认证信息“圈中人”) Copyright © 2000-2011 QZRB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479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0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