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中国养老市场现状分 析 目 录 我国的传统养老思想 我国目前养老现状 目前的养老压力 现代养老新思维
我国传统的养老思想 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 历史上,我国的老年赡养是以孝为核心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 我国传统的养老思想 《明律》规定: “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 古代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我国传统的养老思想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到1805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超过20%。 2009年,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0年,这十年老年人口以每年311万的速度增长。未来十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5%的速度迅速增加,病残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比例也将迅速增加,老年人群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大 政府对养老问题的态度 以家庭养老为主导 强化社会养老保险 引进商业养老保险 目前的三种基本养老方式: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自我储蓄养老 社会养老 目前社会养老得益性较差,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有待普及和完善。 国家目前推行的社会保障现状是:广覆盖,低保障,保而不包的政策。 家庭养老 自我储蓄养老 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整个城乡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据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对农村的调查,15%的家庭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掌握钱财是最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通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未来高昂的生活费用,使得储蓄养老已力不从心。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 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 老年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 现实冲击传统、生活方式变革。 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年轻人迫于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 未来养老压力的剖析 未来养老压力的剖析 产生压力的四大根源 产生压力的四大根源 产生压力的四大根源 对预期收入和未来支出的估计太乐观 建立现代养老新思维 建立现代养老新思维 建立现代养老新思维 假设我们60岁退休后再生存20年,夫妇二人每天3餐每餐如果花费10元,20年需要花费:20×365×3×10×2=438000(元) 日常其他必要开支假设每个月需2000元,20年需要:20×12×2000=480000(元)。 医疗费用开支每年5000元,20年需要:5000×20=10(万元)。 按照这一标准养老的话,初步计算一共要花费1008000元,合每个月花费4200元(不含通货膨胀)。 养老费用早知道 建立现代养老新思维 建立现代养老新思维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千呼万唤《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终于出台 。 根据《暂行办法》第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这意味着很多打工者最终都要回到户籍所在的县市领取养老金,因为能在一个地方持续打工10年以上的人很少。可是,由于打工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收入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按照《暂行办法》执行的结果就是:那些在每个地方持续打工都不到10年的打工者,在每个打工所在地按照很高的标准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却要回到户籍所在地按照很低的标准领取养老金,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领到的还没有交上去的多。 算清了这个账,肯定没有人愿意到落后地区的老家领取养老金。如果是以前,他们可以选择退保———事实上,近几年的春节前,广东等地都出现了严重的“退保潮”。但现在不行了,因为《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退出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 建立现代养老新思维 ...........
|